(本文写于2024.3.16)
影片以唐志军( jūn)这一角色内心的创伤之( zhī)痛为故事线索,游走在荒( huāng)诞与严肃的基调间,找寻( xún)人类经典的存在主义谜( mí)题——人类存在之意义。唐志( zhì)军的人物历程体现了主( zhǔ)体在面临创伤时该如何( hé)应对与解决的精神分析( xī)式命题。本文借助拉康派( pài)精神分析理论,阐述唐志( zhì)军为疗愈创伤而寻求某( mǒu)种幻象式解决以此抵御( yù)实在界入侵的过程,并揭( jiē)开摄影机的骗局,找出真( zhēn)正的大他者,进而分析唐( táng)志军是如何主动承担起( qǐ)创伤,最终“穿越幻象”。
一、实( shí)在界:入侵与抵御
(1)拉康的( de)三界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 luò)伊德将人格理论分为三( sān)个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wǒ)。拉康以弗洛伊德的理论( lùn)为基础建构了“想象界”、“象( xiàng)征界”、“实在界”的三元组理( lǐ)论模型。想象界即为自我( wǒ)的领域,是一个由感知觉( jué)、认同与统一性错觉所构( gòu)成的前语言领域,在想象( xiàng)界中,人的“自我”诞生;象征( zhēng)界是一个由语言和符号( hào)所构成的领域,主体在想( xiǎng)象界接受阉割后进入象( xiàng)征界;实在界是拒绝象征( zhēng)化的,是充满恐怖和原乐( lè)的“本我”能量层面,也是处( chù)于人结构“自我”的前本体( tǐ)虚无境界。在唐志军的人( rén)物历程中,创伤是驱使唐( táng)志军行动的重要因素,而( ér)创伤的形成是实在界降( jiàng)临象征界的标志。
(2)主体创( chuàng)伤的形成:实在界的入侵( qīn)
精神分析认为创伤是“一( yī)种经验如果在一个很短( duǎn)暂的时期内,使心灵受一( yī)种最高度的刺激,以致不( bù)能用正常的方法谋求适( shì)应,从而使心灵的有效能( néng)力的分配受到永久的扰( rǎo)乱”。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直( zhí)观地发现固着在唐志军( jūn)身上的创伤性事件,也就( jiù)是女儿的自杀。在唐志军( jūn)第一次提到自己女儿时( shí),他对自己女儿自杀的行( xíng)为表示“不理解不原谅”,对( duì)于女儿生前所发的最后( hòu)一句话“我们人类,存在在( zài)这个宇宙里的意义,究竟( jìng)是什么”,成为了一种具有( yǒu)声音性质的创伤。唐志军( jūn)不断地重复思考,试图去( qù)赋予意义来弥合这一创( chuàng)伤,可见女儿自杀这一行( xíng)为给他的心灵带来了高( gāo)度的刺激。但创伤在形成( chéng)的那一刻开始,它就注定( dìng)成为了一个无法弥合之( zhī)物。
(3)幻象式解决:对实在界( jiè)的抵御
斯拉沃热·齐泽克( kè)认为幻象这个场景可以( yǐ)填补大他者、符号秩序中( zhōng)的空白,隐藏大他者的非( fēi)一致性,构建具有连贯性( xìng)的现实。幻象即为欲望的( de)形式,是欲望的坐标系。作( zuò)为“原质”存在的创伤,入侵( qīn)了象征界,让唐志军面临( lín)了事件与语言的分裂,从( cóng)而进入符号体系中寻求( qiú)某种幻象式解决。女儿的( de)自杀作为一小片实在界( jiè)的碎片入侵了象征界,唐( táng)志军则试图用幻象将这( zhè)一创伤驯服。
电影中,唐志( zhì)军对于外星文明的追逐( zhú)有一个很明确的目的,即( jí)解开女儿自杀的谜团,找( zhǎo)到女儿生前发出的疑问( wèn)的答案,好让自己可以去( qù)“理解”女儿的行为,以此达( dá)成与过去的和解。唐志军( jūn)去试图让女儿的自杀变( biàn)得“可理解”的这一行为是( shì)一种对创伤的幻象式解( jiě)决,即主体通过将来自实( shí)在界的创伤归纳进象征( zhēng)界的符号系统之中,完成( chéng)他对于实在界入侵的抵( dǐ)御。孔大山在采访时说道( dào),这部电影从来都不是理( lǐ)想主义者的赞歌,而是一( yī)位偏执狂的自我救赎。当( dāng)九十年代的“UFO”民科热潮逐( zhú)渐散去,电影呈现在我们( men)眼前的不再是一个对科( kē)学充满热忱的理想青年( nián),而只是一个偏执于女儿( ér)自杀谜团、无法与过去和( hé)解的落魄父亲。
二、摄影机( jī)的骗局:大他者之谜
“大他( tā)者”就是语言,即符号秩序( xù)、象征系统本身。前文提到( dào),创伤本身就是实在界的( de)产物。之所以对于唐志军( jūn)来说女儿的自杀不可理( lǐ)解,是因为在他的象征系( xì)统中这一行为是实在的( de),无法被象征化,是整个象( xiàng)征系统的匮乏,也即大他( tā)者的匮乏。于是,唐志军这( zhè)一创伤正是在大他者的( de)凝视之下形成的,他为了( le)弥补这个创伤所做的一( yī)切行动都是在大他者的( de)凝视中展开的。但在这部( bù)影片中,真正的大他者直( zhí)至影片后半段才开始显( xiǎn)现,摄影机为我们制造了( le)一个骗局,一个关于符号( hào)秩序的假象。
影片中,唐志( zhì)军所代表的形象是一个( gè)圣愚式的旧知识分子——追( zhuī)崇纯粹理性秩序、反抗物( wù)欲横流的禁欲、对科学的( de)绝对认同。这些特征看似( shì)与现代社会的符号秩序( xù)相反,但在电影中,那仅仅( jǐn)只是“虚假”的符号秩序。在( zài)前半段,导演安排秦彩蓉( róng)这个角色作为唐志军的( de)对立面,有意地在二人的( de)对比中强化唐志军的理( lǐ)想主义者形象,同时也表( biǎo)现唐志军的行为在一个( gè)文明社会显得多么荒诞( dàn)可笑,试图说明外星文明( míng)本身就是一派胡言。导演( yǎn)试图以此来让观众进入( rù)到摄影机所建构的虚假( jiǎ)的符号秩序,让观众认为( wèi)本片并非一部真正意义( yì)上的科幻片,隐藏了本片( piàn)的严肃性,以及真正的大( dà)他者。但在影片的中间部( bù)分,孙一通打破了“第四堵( dǔ)墙”,遮住了摄影机。画面一( yī)转,是一个极具魔幻现实( shí)主义色彩的片段——天突然( rán)亮了,石狮子的身上堆满( mǎn)了麻雀。打破“第四堵墙”所( suǒ)产生的间离效果也将观( guān)众从前半段中的荒诞世( shì)界脱离出来,影片的科幻( huàn)元素第一次呈现在观众( zhòng)眼前,让观众意识到了这( zhè)部电影的严肃性,真正进( jìn)入了这部电影中的真实( shí)世界。从这一刻开始,真正( zhèng)的大他者才开始显现——那( nà)股指引唐志军踏上旅途( tú)的神秘力量得以现身。
三( sān)、最终阶段:穿越幻象
当荒( huāng)诞褪去,从影片的后半段( duàn)开始,我们愈发认识到唐( táng)志军对外星文明的追逐( zhú)不过是他对创伤的幻象( xiàng)式解决,企图将无法被语( yǔ)言化的创伤纳入符号系( xì)统,以此完成虚假的自我( wǒ)救赎。唐志军对于外星文( wén)明追逐的欲望本质上就( jiù)是大他者的欲望,他的这( zhè)一行为体现着主体对大( dà)他者的认同。只有当唐志( zhì)军不再被困于自己所建( jiàn)构的幻象时,他才能认同( tóng)无法被符号化的创伤,主( zhǔ)动承担起自己的欲望和( hé)选择的责任,以此才能完( wán)成真正的自我救赎。齐泽( zé)克称这一过程为“穿越幻( huàn)象”。穿越幻象就代表着意( yì)识到大他者不存在,意识( shí)到大他者无法将我们的( de)实在的创伤转换为某种( zhǒng)“可理解”的语言,而令唐志( zhì)军意识到这一点的一个( gè)重要因素即为孙一通。
孙( sūn)一通与唐志军有一个最( zuì)明显的共同点,即他们的( de)身上都带有着亲人离世( shì)的创伤。但相较于唐志军( jūn)绝对的理性思考,在电影( yǐng)中孙一通提到自己相较( jiào)于数学更喜欢语文,他摒( bǐng)弃过于绝对的数学逻辑( jí)和理性秩序。孙一通选择( zé)用富于想象和浪漫的诗( shī)歌来缓解丧亲之痛,似乎( hū)感性的思考更能抵达灵( líng)魂本身。当唐志军请求孙( sūn)一通问外星文明回答那( nà)个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 de)问题时,孙一通答道:“如果( guǒ)它们也不晓得呢,或者说( shuō)如果它们,那么远过来,也( yě)是为了问我们这个问题( tí)的呢?”这些都可以体现出( chū)孙一通的存在是与唐志( zhì)军所处的符号秩序完全( quán)相悖的——并不坚信外星文( wén)明能够解决人类问题、以( yǐ)纯粹感性的诗歌作为语( yǔ)言与指引。
第二天,当唐志( zhì)军醒来,一种奇观出现——被( bèi)麻雀包裹的孙一通与最( zuì)后一首通往灵魂的诗歌( gē),麻雀带走了孙一通,只留( liú)下了他头顶上的那盏锅( guō)。对外星文明的坚信在这( zhè)一刻虽然得到了实证,但( dàn)女儿自杀的谜团却没有( yǒu)得到解答。曾经他所坚信( xìn)的科学逻辑没有带他找( zhǎo)到真正的外星人,反倒是( shì)孙一通来自灵魂深处的( de)感性思考抵达到了唐志( zhì)军一直以来的欲望所指( zhǐ)。唐志军望着孙一通离去( qù)的背影、回味着孙一通前( qián)一天晚上跟他所说的话( huà),他笑了。这一刻,他曾经所( suǒ)坚信的科学逻辑在这一( yī)刻都随着孙一通的离去( qù)而被带走了,他逃脱了符( fú)号秩序的凝视,意识到了( le)大他者不存在,主动承担( dān)起了女儿之死带来的创( chuàng)伤;他穿越了幻象,正视了( le)有关自己的欲望真相。